2008年10月10日星期五

老瞿对我的读书笔记的点评

一、吸引受众对于传媒产业至关重要


第一篇文章是喻国明的《试论受众注意力资源的获得与维系》,主要是对传播营销的策略分析,而且分析的重点是受众是整个传媒产业的关键。(此句话不通顺!)



作者首先在文中提出中国的传媒业已经摆脱了原来的事业单位的性质,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作者把这称之为“营销时代”。对于“营销时代”与过去的时代的最大的不同,作者引用了尤金•麦卡锡的观点,既(即)传媒业作为一种商品,他(它)也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他(它)不再是以卖方为出发点,而是要根据市场的规律进行运作,才有可能获得(健康)发展。



其次,作者指出,传媒行业的盈利,并不是依靠优秀的节目,新闻报道,而是他们身后的受众,庞大的受众群是获得广告等收入的基础;如果从现代传媒市场运营的角度看,失去受众便意味着失去一切。



然后,作者便围绕着受众这一中心,开始分析吸引受众的方法和思路。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三个思路:一是传统的观点,强化报纸或者是电视节目自身的质量,并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卖点”;二是处处贯彻“方便是金”原则,降低受众获得传播服务的代价与费力程度;三是通过“卖点”来提升受众的行动忠诚度,来形成一个稳定的受众群。



我认为在作者提到的三个思路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点,既要给受众一个强烈的印象,也可以说是给受众一个独特的体验。要在同质化严重的传媒行业中让受众记住,并且一直关注,一个与众不同的印象或是体验是比不可少的。他可以让受众从众多的报纸、电视节目中一眼分辨出自己的信息,并且加以留意,从而逐渐转变为稳定的受众群。



二、中国传媒产业的三种转型

第二篇文章也是喻国明的,题目是《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的三种转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传媒产业的转型的相关信息(换成“问题”?)。



文章中,作者分别阐述了传媒产业转型的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为产业重心,既传媒产业正经历着从以核心产品的打造为重心向着以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的打造为重心的转型。传媒产业的核心产品既是内容产品。作者认为在中国的现状下,内容产品的发展已经极为有限,而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就是向着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转移。



第二个方面是营销哲学方面的转型,既从“售卖”到“分享”的转型。在当今受众被不断划分,形成“小众”的情况下,一味的“售卖”模式并不能再去提升产品的价值,于是就需要“分享”。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合作,使我们的内容资源、渠道资源、客户资源等与受众的需要对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分享。



第三个方面是报网互动,既从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的转型。报纸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形成了专业化的内容原创能力和公信力,这是网络所无法比拟的。而网络具有成本低,速度快,覆盖面广,表现形式多样的特点。那么就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网络与报纸的取长补短,实现与网络的亲密接触,达成协同效应。



在我看来,作者在第一方面提到了一点,就是免费的报纸、电视,并认为免费是一大趋势,我是不同意的。我认为免费的报纸电视会有,但并不会形成一种趋势。因为既然免费,他必然会通过另外的方式进行创收,以保证它的盈利状态。例如增加更多的广告,增加更多的关于赞助商的新闻。但这样势必会影响受众的体验,从而减少一部分受众,而这就与作者在第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提供给受众很好的体验,提升“卖点”有一定的冲突。(分析的很好,有自己的观点!!但是你们说的问题不是一个层面的!)



三、走向全新的媒介产业制度

第三篇是周鸿铎的《中国媒介走势分析》,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着重说明的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媒介走势的趋势:以改革国有媒介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民营媒介产业体系,面向受众、面向市场进行机制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作者首先提出要充分发挥媒介的功能,对此,他提出了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实施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因特网的融合;对纸媒 “产事分开”、“产政分开”、“管办分开”的“三分开”制度;对电视媒介实施“制播分营”制度,对数字电视、手机短信等媒介实行产业化运作。



其次,作者认为促进媒介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健全媒介运营法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类媒介的作用。



四、中国传媒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这篇文章也是周鸿铎的,它主要讨论了传媒经济学现在所面临的状况,及今后的发展问题。



一开始,作者说明了中国传媒经济学的发展现状。作者提到了传媒额“二重性”理论,既传媒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及属性。



接下来,作者开始阐述传媒经济学基础理论体系。它的基础内容包括了传媒社会、传媒市场、传媒策划、传媒活动、传媒效益等。作者同时总结出传媒社会是研究传媒经济学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成熟的传媒社会环境中,理想的传媒效果才能实现。根据我国传媒经济的现状,当前传媒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建立科学的、和谐的传媒社会。



第三点,作者研究了传媒经济学基础理论细分,他包括了二十八个方面。



第四,是传媒经济学的发展。作者认为,在现在传媒经济学迅速发展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明确了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并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作者接下来从传媒经济实践,传媒经济理论,传媒经济政策,传媒经济队伍这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说明了传媒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五、中国传媒经济理论及其发展 周宏铎的这篇《中国传媒经济理论及其发展》,主要从传媒实践、传媒理论、传媒政策、传媒走势这几个方面,表明了中国传媒经济及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





这篇文章与他的《中国媒介走势分析》这篇文章所表现的观点基本相同。



作者首先肯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后来召开的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会议给中国的传媒产业,特别是传媒经济理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接下来,我认为作者所说的就是对于第三篇文章的一个概述。



作者用简短的语言说明了中国传媒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传媒政策的发展,并对中国传媒产业的走势分析。作者提出了中国传媒经济理论研究的三种理论(哪三种理论?你的看法是什么?),并且分别从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方面分析了他们的发展趋势。



关于以上几篇文章的综合观点及看法:



中国的媒介行业需要一个转型,这个转型包括从事业单位到企业的转型,也包括“从自身出发”到 “从受众出发”的制作理念的转型。

传媒产业应该遵循以受众为中心的原则,节目的制作要以吸引忠实的受众群为基础,并且要有一个“买点”来吸引受众。

现在的传媒行业正朝着“小众化”的趋势发展,受众被不断的细分,传媒行业需要在市场中找好自己的定位,以谋求发展。 (你的读书笔记最出彩的地方!非常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为中国的传媒经济的理论及实践带来了新的格局,中国的传媒经济产业得以快速发展。

目前在中国,传媒经济学这一学科的归属还没有确定,本身的定义还存在分歧。

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对于传媒产业的大力支持,会推动他的发展。 (主要的支持应在哪些方面?)

传媒产业需要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避免不正当竞争及内容的粗制滥造,以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可以设立新闻法不?如果不能那么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规范?)

点评:写作分析相当细致,但是缺乏深度,较为泛泛而谈;能够有自己的看法,非常难得!但是必需知道不管是这些知名的学者还是老师都会有一些观点是你不能够同意的,那么你需要针对这样的情况去大胆地谈自己的看法!继续加油!!得分:90


2008.10.8

2008年10月9日星期四

读书笔记

一、 吸引受众对于传媒产业至关重要


第一篇文章是喻国明的《试论受众注意力资源的获得与维系》,主要是对传播营销的策略分析,而且分析的重点是受众是整个传媒产业的关键。

作者首先在文中提出中国的传媒业已经摆脱了原来的事业单位的性质,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作者把这称之为“营销时代”。对于“营销时代”与过去的时代的最大的不同,作者引用了尤金•麦卡锡的观点,既传媒业作为一种商品,他也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他不再是以卖方为出发点,而是要根据市场的规律进行运作,才有可能获得发展。

其次,作者指出,传媒行业的盈利,并不是依靠优秀的节目,新闻报道,而是他们身后的受众,庞大的受众群是获得广告等收入的基础。如果从现代传媒市场运营的角度看,失去受众便意味着失去一切。

然后,作者便围绕着受众这一中心,开始分析吸引受众的方法和思路。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三个思路:一是传统的观点,强化报纸或者是电视节目自身的质量,并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卖点”;二是处处贯彻“方便是金”原则,降低受众获得传播服务的代价与费力程度;三是通过“卖点”来提升受众的行动忠诚度,来形成一个稳定的受众群。

我认为在作者提到的三个思路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点,既要给受众一个强烈的印象,也可以说是给受众一个独特的体验。要在同质化严重的传媒行业中让受众记住,并且一直关注,一个与众不同的印象或是体验是比不可少的。他可以让受众从众多的报纸、电视节目中一眼分辨出自己的信息,并且加以留意,从而逐渐转变为稳定的受众群。

二、 中国传媒产业的三种转型

第二篇文章也是喻国明的,题目是《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的三种转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传媒产业的转型的相关信息。

文章中,作者分别阐述了传媒产业转型的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为产业重心,既传媒产业正经历着从以核心产品的打造为重心向着以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的打造为重心的转型。传媒产业的核心产品既是内容产品。作者认为在中国的现状下,内容产品的发展已经极为有限,而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就是向着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转移。

第二个方面是营销哲学方面的转型,既从“售卖”到“分享”的转型。在当今受众被不断划分,形成“小众”的情况下,一味的“售卖”模式并不能再去提升产品的价值,于是就需要“分享”。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合作,使我们的内容资源、渠道资源、客户资源等与受众的需要对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分享。

第三个方面是报网互动,既从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的转型。报纸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形成了专业化的内容原创能力和公信力,这是网络所无法比拟的。而网络具有成本低,速度快,覆盖面广,表现形式多样的特点。那么就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网络与报纸的取长补短,实现与网络的亲密接触,达成协同效应。

在我看来,作者在第一方面提到了一点,就是免费的报纸、电视,并认为免费是一大趋势,我是不同意的。我认为免费的报纸电视会有,但并不会形成一种趋势。因为既然免费,他必然会通过另外的方式进行创收,以保证它的盈利状态。例如增加更多的广告,增加更多的关于赞助商的新闻。但这样势必会影响受众的体验,从而减少一部分受众,而这就与作者在第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提供给受众很好的体验,提升“卖点”有一定的冲突。

三、 走向全新的媒介产业制度

第三篇是周鸿铎的《中国媒介走势分析》,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着重说明的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媒介走势的趋势:以改革国有媒介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民营媒介产业体系,面向受众、面向市场进行机制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作者首先提出要充分发挥媒介的功能,对此,他提出了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实施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因特网的融合;对纸媒 “产事分开”、“产政分开”、“管办分开”的“三分开”制度;对电视媒介实施“制播分营”制度,对数字电视、手机短信等媒介实行产业化运作。

其次,作者认为促进媒介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健全媒介运营法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类媒介的作用。

四、 中国传媒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这篇文章也是周鸿铎的,它主要讨论了传媒经济学现在所面临的状况,及今后的发展问题。

一开始,作者说明了中国传媒经济学的发展现状。作者提到了传媒额“二重性”理论,既传媒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及属性。

接下来,作者开始阐述传媒经济学基础理论体系。它的基础内容包括了传媒社会、传媒市场、传媒策划、传媒活动、传媒效益等。作者同时总结出传媒社会是研究传媒经济学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成熟的传媒社会环境中,理想的传媒效果才能实现。根据我国传媒经济的现状,当前传媒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建立科学的、和谐的传媒社会。

第三点,作者研究了传媒经济学基础理论细分,他包括了二十八个方面。

第四,是传媒经济学的发展。作者认为,在现在传媒经济学迅速发展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明确了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并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作者接下来从传媒经济实践,传媒经济理论,传媒经济政策,传媒经济队伍这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说明了传媒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五、 中国传媒经济理论及其发展

周宏铎的这篇《中国传媒经济理论及其发展》,主要从传媒实践、传媒理论、传媒政策、传媒走势这几个方面,表明了中国传媒经济及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

这篇文章与他的《中国媒介走势分析》这篇文章所表现的观点基本相同。

作者首先肯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后来召开的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会议给中国的传媒产业,特别是传媒经济理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接下来,我认为作者所说的就是对于第三篇文章的一个概述。

作者用简短的语言说明了中国传媒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传媒政策的发展,并对中国传媒产业的走势分析。作者提出了中国传媒经济理论研究的三种理论,并且分别从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方面分析了他们的发展趋势。

关于以上几篇文章的综合观点及看法:

1. 中国的媒介行业需要一个转型,这个转型包括从事业单位到企业的转型,也包括“从自身出发”到 “从受众出发”的制作理念的转型。

2. 传媒产业应该遵循以受众为中心的原则,节目的制作要以吸引忠实的受众群为基础,并且要有一个“买点”来吸引受众。

3. 现在的传媒行业正朝着“小众化”的趋势发展,受众被不断的细分,传媒行业需要在市场中找好自己的定位,以谋求发展。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为中国的传媒经济的理论及实践带来了新的格局,中国的传媒经济产业得以快速发展。

5. 目前在中国,传媒经济学这一学科的归属还没有确定,本身的定义还存在分歧。

6. 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对于传媒产业的大力支持,会推动他的发展。

7. 传媒产业需要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避免不正当竞争及内容的粗制滥造,以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的推荐